往届演讲嘉宾


吕守良
杭州心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总经理、迈得诺医疗集团董事长助理
范晓东
原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清华海峡研究院
首席战略官
许良友
厦门厦心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总经理
姜爱国
复星诊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副总裁
贾海涛
北京心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技术官
王琳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副主任医师
马敏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总裁
沈如申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药政事务高级总监、全国医?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曹士凯
北京灵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城市副中心实验动物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器械服务部总监
金磊
北京佰仁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EO
虞则立
YUZELI MEDTECCONSULTANT INC.
法规副总裁、创始人
郑玉峰
北京大学
教授
周庆亮
北京迈迪顶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副总裁
金昌
鑫依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研发副总
严心浩
北京美中双和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
张祥满
苏州恒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李人久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薛承景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脑血管病中心 神经介入科主任
宫晓菲
北京阿迈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临床注册部经理
蔡文彬
赛诺神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高级研发总监
高进年
四川锦江电子医疗器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临床研究与教育副总
刘明
绍兴梅奥心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临床培训总监
殷亮
重庆永仁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高级医学经理
孙杨
深圳立心科学
董事长、CEO
陆红华
山东冠龙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赵若愚
西安康拓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副总经理
尹立强
烟台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医学部总监
赵锡鹏
北京万洁天元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
刘建勋
北京歌锐科技有限公司
高级副总裁、产品创新总经理
潘超
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经理
袁赟
江苏创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临床培训总监
姜济禹
北京瑞朗泰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

部分听众企业


部分嘉宾演讲集萃


冯晓明
研究员&副主任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新法规下的医疗器械注册检验

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要注重检验方法和研究。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创新医疗器械是没有标准的,它的检验方法也是不确定的,也是没有的,这时候在创新医疗器械的同时要做检验方法和检验方法学的研究。对于个性化的、定制化的产品,我不可能用这个产品进行破坏性的检验,破坏检验以后就没有了。正确检验更要重视我们在加工过程中间阶段性的产品质量控制。还有我们可能更注重快速检验方法,因为我们在过程检测的时候,不可能用一些慢的检验方法来等待检验结果出来以后,我们再来放行,所以我们更要做一些在线检测和快速的检验方法。

钱 虹
首席评审员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认证审评中心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相关政策及常用问题解析

在 6 月 1 日起,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条例里面再次强调了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这一块,注册人或者备案人是对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依法承担责任。关于自测报告,提交资料的时候应该是做到合法的、真实的、准确的、完整的、可追溯的,这个是最基本的要求。针对创新方面,我们国家是非常鼓励创新的,国家会制定医疗器械产业规划和政策,对创新产品是有一个优先审评审批的,国家会完善医疗器械的创新体系,支持我们医疗器械的一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包括新的产品的推广、应用。

郑 明
临床科学和医学事务副总裁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加入ICH大背景下医疗器械企业临床试验及科学领导力的全球规划和布局

如果你要加入 ICH 的话,其实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机遇,同时的挑战比较多,只有你走到国际上,你才能把自己做强,你才能成为比较好的企业。第二个,临床实验的国际布局其实分整体的布局和单个的布局,也就是说这个布局要遵循的原则非常多,那就是说临床的路径是什么,就是说还有一个科学的顶层设计,使医疗器械可以成功的应对市场。第三个,同步对核心产品进行科学领导力的布局,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高、非常宽的护城河,如果你这个护城河布局的好,对提高公司的产品和全球的领导力是非常快的,特别是像这种非常核心的,非常有效的。

李志刚
研发副总经理
上海心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玮来已来——脑卒中创新介入治疗发展

栓塞治疗、狭窄治疗以及预防和出血治疗体量非常大,如果按照目前这个市价,市面上卖的器械来计算一下这个体量,到 2025 年栓塞取栓抽吸大概有 130 亿的体量,在狭窄治疗这一块儿小估大概有 24 亿,实际上应该不止。在预防方面主要是房颤和左心耳封堵,目前看起来是 20 亿,实际上受医保的影响,左心耳封堵没有真正普及起来,冠脉和脑神经这一块儿没有很好的有机结合。能不能真正把这个预防做起来,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而出血这一块儿弹簧圈是老产品,规模大概 90 亿左右,这一块儿未来还是有很大增长。

陈剑锋
首席技术官
沛嘉医疗有限公司

 

 

 

用于结构性心脏的经导管技术:维修还是更换?

二尖瓣应该是置换还是修复?五年前肯定是置换,但现在看好修复的人比较多,这个是一个动态的情况,可能五年后的今天,这个东西又会产生不一样的变化,具体要看接下来的器械研发是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如果三尖瓣我们回答那个问题应该是置换还是修复?这个更难说了,可能修复稍微多一点点,这个只能是一点点,同样五年后或许不是这样的一个局面,不过至少现在我个人认为是这样一个局面。总结一下,如果我们到底修复还是置换 , 还是要看主动脉瓣还是二三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是主流的,二尖瓣修复占比比较多,但是绝对不可以忘记这个 TMVR 这个置换二尖瓣的重要性,毕竟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适合做夹子手术。

鞠洪峰
总经理
威高洁瑞产业集团

 

 

 

医疗器械企业智能制造转型的思考与实践

我们是创新的跟随者,慢慢过渡到创新的引领者,这种角色的转变对我们来讲是一个莫大的挑战,基于以上的挑战,我们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是在整个战略管理过程中的价值导向,第二点是端对端的数据链的打造,就是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对于每一个医疗企业同行而言,一个是在整个的制造管理过程当中,人机有效的统一,包括生产节拍的管理,同动整个制造 3.0 向 4.0 迈进,第二企业自身和利益相关者,包括价值链上下游这种管理,第三就是企业自身的产供销,包括三级管理四级管理,集团内部的价值链协同,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杨鹏飞
脑血管病中心副主任
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临床试验与神经介入器械创新

神经介入我认为现在可以占未来神经介入的五分之一,我们一定要找接下来下面的风口在哪里,这个风口谁去探索呢?临床医生肩负着巨大的使命,当我们探索出这个风口之后,我想企业界的投入各个方面更多了,当然你的创新,怎么来创新?颠覆性的创新,医生要参与颠覆性的创新,一定是当你看到这个风口,再坚定朝着这个风口做临床试验的同时,你又在做颠覆性的产品的研发,那这才是真真正正的颠覆性创新。我讲这个并不是说这个会成,我只是告诉大家,作为临床医生,我们对医疗器械创新的思考是什么?我们要朝着扩展我们这个行业的范畴去做的。